北京陆士新医学基金会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管,2025年1月获得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作为一支新兴社会力量,基金会致力于为首都乃至全国的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医学公益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北京陆士新医学基金会以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院/所长陆士新教授(1929年12月12日—2019年12月6日)的名字命名. 陆士新院士是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肿瘤病因学的拓荒者、世界食管癌研究的奠基人”。他以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坚守,将中国食管癌研究推向国际前沿,深刻改变了全球对肿瘤病因与防控的认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陆士新扎根河南林县这一食管癌高发区,首次揭示亚硝胺是食管癌的主要化学致癌因素,并通过实验建立了“亚硝胺—食管癌”的病因链条。他提出的“五项防癌对策”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癌症防控的标杆案例,使“癌症村”林县成为国际瞩目的科研奇迹。
进入新世纪,他前瞻性地提出肿瘤干细胞是导致癌症复发与转移的根源,打破了传统“肿瘤细胞同质性”的认知。2007年,他主持召开中国首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大会,并主编出版《干细胞与瘤》,推动该领域成为国家重点科研方向。
在科研道路上,陆士新坚持原创,率先从中国患者食管癌组织中克隆出4个新基因(ECRG1-4),发明致癌亚硝胺检测法,建立中国首个食管癌细胞系,成果被多国学者引用。他发表论文140余篇,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成为国际肿瘤病因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之一。
淡泊名利、桃李满门,是他学术人生的另一侧影。他始终将培养人才视作使命,学生们遍布基础研究、临床一线与科研管理岗位,延续着他“科研为民”的信念。
陆新院士一生以对科学的执着与智慧点亮无数患者的生命,他不仅是科学家,更是老一辈医务工作者在肿瘤防治领域高尚医德和医风的代表。